Dynamar發(fā)布全球25強船公司報告
2014-01-26 17:15:00 來源:國際船舶網(wǎng) 編輯:國際船舶網(wǎng) 我有話要說
船去哪兒?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是否有足夠的貨來裝滿所有這些船。通常,這些船可使用25年,且當(dāng)它們被訂造的時候,對航線來說其實是尺寸過大。不過,Car/Cap率顯示自2005年以來相關(guān)班輪公司的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運力增長速度快于集裝箱貨量的增長。目前,前者超過后者約20%。潮水般涌入市場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對此貢獻良多。
受益于國內(nèi)貿(mào)易,中海集運是東西主干航線上唯一一家集裝箱貨量增長超過運力增長速度的班輪公司。該公司的Car/Cap率指標(biāo)是1.10。情況最糟糕的是現(xiàn)代商船,Car/Cap率指標(biāo)已下降到0.59,顯示韓國班輪公司的貨量增長沒能完全跟上公司的運力擴張速度。
控制力
本世紀(jì)初,通常認為亞洲班輪公司將在運力上超越他們的歐洲同行。然而,目前,25強中,7家歐洲公司的運力超過了15家北亞和東南亞班輪公司掌控的660萬TEU運力21%。也就是說,25強班輪公司中有超過半數(shù)(52%)的運力屬于歐洲班輪公司,遠東班輪公司只掌握43%。立足中東的兩家公司HDS Lines、阿拉伯輪船以及南美的南美輪船加起來只占4%。
與一般人認為的不同,大多數(shù)班輪公司要么是上市企業(yè),要么隸屬于上市企業(yè)。屬于以上兩種的班輪公司在25強中占了16家。他們的運力占到了25強總運力的61%。
2008-2012年,全球20強班輪公司享受正收益的年份僅有兩年(2008年、2010年),20強班輪公司5年內(nèi)每標(biāo)箱平均虧損為16美元。雖然營業(yè)毛利(經(jīng)營利潤占收入比例)僅在災(zāi)難般的2009年錄得負數(shù)。但是哪個行業(yè)能接受持續(xù)如此的低毛利呢?航運業(yè)頂端的日子也不好過。
20強班輪公司為(按英文首字母為序):美總輪船、中海集運、達飛、中遠集運、南美輪船、長榮海運、漢堡南美、韓進海運、赫伯羅特、現(xiàn)代商船、川崎汽船、馬士基航運、商船三井、地中海航運、日本郵船、東方海外、太平船務(wù)、阿拉伯輪船、陽明航運、以星輪船。